刘裕篡位 南朝历史正式拉开序幕

一个人想篡位。最大的难度绝不是如何控制皇帝,也不是如何控制帝国都城。而是如何让那些与你地位相当的人,都愿意对你、甚至对你的儿子,见面就磕头。

东汉末年,控制皇帝、控制帝国都城的人,那是多的去了。何进、董卓、吕布(与王允联手)、李榷、郭汜、曹操。但是结果呢?他们谁也没有当了皇帝;并不是他们不想当皇帝,实在是因为皇帝很好控制,控制帝国都城也很容易,但是想让那些与你地位相当的人,都对你表示臣服,却是太难了。

刘裕控制皇帝、控制帝国都城的时间,长达十六年。

在漫长的时间里,他始终不敢奢言篡位,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忠君思想;而因为在北府兵一系,有刘毅、何无忌、诸葛长民、孟昶等人与他分庭抗礼;而在贵族社会,又有王、谢等豪门贵族代表与他分庭抗礼。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裕敢篡位。就是摆明要彻底凌驾于这些人之上了。如果刘裕真敢这样作,恐怕他与当年的桓玄没有任何差别。换而言之,当有人振臂一呼要保卫大晋皇帝时,刘裕恐怕连一个回合也支撑不了。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残酷斗争。北府兵一系主要成员,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淘出局了。孟昶自杀了,何无忌被徐道覆打死了,刘毅、诸葛长民都被刘裕杀死了。早期的北府兵大佬,只有刘裕一个人了。从这层意义上,新兴军人势力已无法阻止刘裕篡位了。

而能与刘裕分庭抗礼的贵族大佬,或是因为不慎站错了队死于非命;或是选择了与刘裕合作。从这层意义上,贵族社会也无法阻止刘裕篡位了。

权臣封公、封王,绝不是只是简单地得到一个爵位;而是取得上述爵位,权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扩充自己的嫡系力量。

权臣拥有了王公的头衔,可以合法的拥有自己的臣属,这可以方便人们合法的、合理的站在了权臣一边了。

权臣拥有了王公的头衔,就可以合法的凌驾于普遍军政大佬、贵族代表之上,这会让他们越来越容易接受,渐渐臣服权臣的事实。

据史书上记载,成为宋王的刘裕,打算让晋恭帝把帝位禅让给他,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就在朝臣宴饮聚会时说:“我现在已封王、得到了九锡。事物最忌讳满盈,所以我想交出这一切,提前退休了。”听到刘裕这种显然言不由衷的话,大家也不知道刘裕这是想什么,所以就只是一个劲的称颂刘裕的功德;并且希望刘裕为了天下人的利益,继续坐在执政的位置上。

聚会结束后,傅亮走到半路上,终于明白了刘裕的意思,于是又返回刘裕宫中。对刘裕说:“我想回一趟京师。”刘裕明白他的意思,所以也不再说其它的话。只是问他:“要多少人护送。”傅亮说:“十来个人就够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刘裕为什么要用这种隐晦的、神秘的方法,暗示人们支持自己篡位?

答案显然是,刘裕虽然具备了篡位的基本条件,但刘裕对前面的水深水浅,还是有点摸不清。

因为篡位,就是想彻底凌驾于普遍豪门贵族、军政大佬上的行为。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并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去反对,千万不要说刘裕神功无敌,再神功无敌,也没有用。

在这种背景下,刘裕想篡位,必须得知道大家对他篡位,会持怎样的态度。如果大家对他篡位都持反对态度,刘裕本事再大,也得继续循序渐进,因为这种事是急不得的。这就是曹操、司马昭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谁也不敢奢言篡位。

我们知道,从头到尾刘裕都没有表示过自己要篡位,傅亮也没有说自己听出了刘裕有篡位的意思。换而言之,他们之间的非常默契的。傅亮的行为,只是他的个人行为,成功了自然有赏;失败了,傅亮也千万不要提刘裕的名字,因为刘裕只是同意他回京师走一趟,除此之外,刘裕什么也没有吩咐过傅亮。

傅亮回到京师后,肯定是以他个人的名义游说军政大佬、贵族代表。总而言之,我傅亮希望刘裕当皇帝,你认为如何呢?

如果大家对傅亮的提议,都通过各种形式表示支持,自然什么问题也没有。如果大家都开口闭口的说,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你傅亮公然逼皇帝退位,这是想干什么?如果大家都是开口闭口的说,刘裕忠君爱国,你傅亮却拿出一件乱臣贼子的大衣,要给刘裕披上,你这是想干什么?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官话,傅亮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这就好像骰子没有落地前,谁也别说自己能猜到是几点。

那些拿着全家人脑袋向皇位冲刺的乱臣贼子,都是因为在事前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想篡位,根本没人敢阻挡自己。最经典的就是此前的桓玄,他自信的爬上了皇位,却突然发现,遍地都是反对自己的人,关键是,大家还实现了某种默契与联合,于是一个回合下来,桓玄就进退失据了。

从力量对比而言,刘裕自然具备了篡位的条件。但是真的篡了位,会是什么结果,没有人知道。

现在,傅亮以个人名义出面游说军自大佬、贵族代表,就可以让刘裕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军政大佬、贵族代表都用冠冕堂皇的话敷衍傅亮;总而言之,刘裕忠君爱国之心可表天地,你这样做,就是要陷入刘裕不义之中。刘裕就可以与傅亮划清界限。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想怎样处理傅亮,那是大家的意思。刘裕继续可以披着忠臣的外衣,去扩张自己的权势。

如果军政大佬、贵族代表在傅亮的游说下,都表示支持刘裕篡位。那刘裕篡位,就是在大家支持、拥戴下篡位的;绝不是他自己想篡位;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一直表示,自己只想做一个大晋帝国的纯臣,只是大家都用各种方法逼他当皇帝,他实在没有办法啊。

刘裕暗示傅亮这样作,就好象自己开车要越过某个危险的地段前,让一个人在前面开车压压道,确定没有危险后,他才会去随后而过的。

于是,傅亮回到京师后,经过一番运作,就写了一封禅让诏书,并且让晋恭帝把它抄好;再然后呢,刘裕就在大家的拥戴下爬上了皇位。

大家支持刘裕篡晋,自然是因为刘裕的势力太大了。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裕愿意承认贵族社会的既得利益。换而言之,血统论、门第论依然拥有着神圣的地位。

看南朝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是皇权控制了江南,还不如说是皇权成为贵族社会角逐的棋子。因为在整个南朝时期,皇族只是一个执政家族,而且这种执政地位也非常不稳定。

仅这一点,就让皇权的神圣性有了阴影。更主要的是,皇族内部谁能当皇帝,也是取决于贵族社会的运作,换而言之,老皇帝指定皇位继承人,通常都是以死于非命结束的。

在整个南朝,一个人篡位成功,实际上并不值得人多羡慕。

因为一个人爬上皇位的时候,就等于和魔鬼签了一份协议。换而言之,他可以成为皇帝,但是,代价就是你的全家都会因此陷入无穷无尽的猜忌之中,手足相残、父子成仇永远无法避免。

与此相比,那些无论皇帝怎样交替、帝国怎样交替,都保持着权力、地位、荣耀的豪门贵族,似乎才是南朝的真正主宰。

本文地址:http://www.waimaiplus.cn/6035.html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