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立足传统,聚焦素养,强化表达
(一)难度与题型分布
试卷整体难度系数较低(★★),题型结构稳定,但在细微处体现创新。基础部分涵盖字词、病句、文学常识等,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例如字词题,通过创设具体语境,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与用法,既避免了机械记忆,又强化了语言感知能力。
名著阅读聚焦《朝花夕拾》,考查内容更为深入细致。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情节复述,而是要求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主题的多元性以及艺术特色。如要求学生对比分析《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中不同人物形象对鲁迅成长的影响,这需要学生对整本书有全面且深入的阅读与思考,对内容掌握要求更高。
现代文阅读在题型上有明显变化,减少了程式化的题目,增加了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如在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对某一哲理句子的理解,这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更着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解读能力。
古诗文阅读题型与 2024 年相近,但在考查侧重点上有所调整。文言文阅读选取《马说》,在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础考查之外,更加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如设置问题“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古诗词阅读则更关注诗歌意境的赏析和情感的体悟,要求学生从意象、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考查重点与核心素养导向
作文以“帮助”为主题,设置三选一的命题形式,极具开放性与灵活性。题目包括写一封感谢信、讲述指导他人学习某项技能的经历、针对“无需帮助”的观点进行反驳。这种命题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选材能力、行文构思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写感谢信要求学生注重情感真挚,能够细腻地描绘他人帮助自己的过程与内心感受;讲述指导他人学技能的经历则考验学生对事件的叙述逻辑和细节刻画能力;反驳“无需帮助”的观点,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论证能力。三种命题方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意识和思辨能力,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要求 。
2025年贵州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电子版pdf网盘免费下载:
https://pan.quark.cn/s/4f41f29b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