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物理试卷是有不少亮点的,主要是第5题、第18题与第20题。
首先,最有亮点是第5题:
5.小明从蹦床上蹦起,在小明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
A.仍受向上的力的作用 B.整个过程中运动状态一直改变
C.小明在最高处时处于平衡状态 D.小明在最高处时不具有惯性
本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核心物理概念“运动”“运动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改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考察学生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是在“基础”上设置考题,已经带有了明显的“高考”色彩。
事实上,这道题作为高中物理的试题也是完全可以的。对于“概念性”问题的考察,每年总会受到很多“圈外人”的质疑,批评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咬文嚼字”。事实上并非如此,理科上的“咬文嚼字”是非常重要的,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是确定研究边界,其二是实现精准描述,这与《孔乙己》中“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来看第18题: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示数为6V,电阻。在电流表仍然测量流经电源的电流的情况下。
(1)现在将一个电阻接入电路,若两电表的示数都改变,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乘积______(填“缩小”“不变”或“放大”),并画出此时的电路图。
本题与“故障分析”“黑箱问题”一样,除了电学部分所涵盖的相关知识点以外,更深一步地考察学生控制变量、分类讨论的能力。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反复强调控制变量与分类讨论的重要性,也会布置足够多的练习,但很多同学就是“懒得动手”“懒得动笔”,觉得自己脑子想明白就可以了,到考场上自然“能想就能写”,但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抱着如此心态的孩子大概率是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事实上,这种控制变量、分类讨论的能力不光是学科考试的要求,更是以后工作中处理问题时的常用思路。高级工程师与初级工程师相比,往往专业知识的差距不会很大,但控制变量与分类讨论的经验与效能是初级工程师望尘莫及的。
最后一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读出”更换电源与滑动变阻器后,新电源的电压,如果考生看出来了,则本题迎刃而解,反之,则寸步难行。
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切入点”来分析实验数据呢?这就在考察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了。答案是“变化中的不变量”,这一点至关重要,从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都将更加明显地展示出这一点。
2025上海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pdf网盘免费下载:
https://pan.quark.cn/s/4f41f29b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