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业 五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执政官

说到五代最伟大的执政官,让我说,肯定是非张承业莫属了。

张承业作为执政官有多牛?我们只要拿他和诸葛亮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诸葛亮说自己受命于危难之际,张承业肯定也称得上受命于危难之际。

晋王李克用死的时候,晋国在契丹、幽州、大梁三个强敌的威胁之下。而且面对大梁咄咄逼人的攻势,晋国大有穷途末路之势。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时镇州、河中皆为梁有,孤城无援,师旅败亡。武皇昼夜登城,忧不遑食,召诸将欲出保云州……。

李克用死时,李存勖上有强势的叔父,下有众多强势的干哥哥,大家都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李存勖吓得都有点不敢继位了。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初,武皇奖励军戎,多畜庶孽,衣服礼秩如嫡者六七辈,比之嗣王,年齿又长,各有部曲,朝夕聚谋,皆欲为乱。庄宗英察,惧及于祸,将嗣位,

在这种背景下,张承业先力挺李存勖上位,然后联络诸位大佬,火并了试图挑战李存勖地位的李克宁,迅速稳定内部局势。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武皇薨,庄宗嗣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张承业这种果断的行为,所以才让大梁朱温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叹。

因为,在张承业的强硬支持下,李存勖火速登上晋王之位,火并内部强藩,短短几个月后,就率军赶赴被梁军包围一年已久的潞州,这一仗,打得梁军尸横遍野。听到这场失败,朱温遂说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话。

梁国有此大败,是因为朱温不相信24岁的李存勖,能在大佬林立的晋国迅速控制军政大权,更不敢相信,李存勖能在短短三个月后,就率军大举增援潞州,于是梁军遂有此次大败。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帝以援兵不能复来,潞州必可取,丙午,自泽州南还;壬子,至大梁。梁兵在夹寨者亦不复设备……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诸葛亮虽然也称得上受命于危难之际,但是局势,显然没有张承业时代艰难吧。至少敢虎视刘阿斗皇位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李克用临死前,送给李存勖三枝箭,让他把三个强敌都灭掉。而十年之后,李存勖剿灭两大强敌,大败契丹,把这三支箭都放到李克用灵前。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安巴坚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庭。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将负之以为前驱。凯旋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伐契丹,灭朱氏亦如之。

李克用托孤张承业后,幼主李存勖那是北创契丹、东灭幽州、南灭朱梁,大有一统天下的架式。

刘备托孤诸葛亮之后,蜀国一直局促于蜀中,无非是大败了蛮族孟获、几次徒劳无功的北伐。你说诸葛亮能与张承业相比吗?

李克用托孤张承业,大晋遂得中兴;刘备托孤诸葛亮,只能维持半死不活的局面。你说诸葛亮能与张承业相比吗?

也许有人说,诸葛亮面对的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张承业面对的是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李存勖,这能相比吗?

生子当如李亚子,这自然是历史事实,问题是,如果没有张承业,朱温肯定也会像王彦章那样说的,总而言之,李亚子就是一个斗鸡小儿。

张承业对李存勖的作用有多大,只要看看史书上的这段内容,就可以知道了。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

这样的张承业,实在堪比萧何啊。试想当年,如果没有张承业这样保障李存勖的后勤,李存勖能有机会统一北方吗?

在保障后勤时,张承业好像萧何,在军事上,张承业又像谁呢?实在有点像张良。

晋国老将周德威与晋王李存勖,在军事上有了分歧,周德威无法说服晋王,就找张承业,在张承业的劝说下,晋王李存勖终于放弃了错误的战略主张。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德威患之,谓监军张承业曰:“王欲速战,将乌合之徒,欲当剧贼,所谓不量力也。去贼咫尺,限此一渠水,彼若早夜以略彴渡之,吾族其为俘矣。若退军鄗邑,引贼离营,彼出则归,复以轻骑掠其刍饷,不逾月,败贼必矣。”承业入言,庄宗乃释然。

试想当时,没有张承业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晋王李存勖一味坚持错误主张,会是什么结果呢?

说到这里,也许仍有人会说,凭这两点,就说没有张承业,朱温肯定会说,李亚子就是一个斗鸡小儿,实在有点太夸张了吧。我们再往下看。

因为晋国的财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张承业手中,不要说皇亲国戚、元老重臣了,就是晋王李存勖也无法滥用国库的东西。所以,晋王李存勖一心想滥用国库的钱财花天酒地,就是没有机会。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从这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李存勖开始人模人样,主要是因为有张承业的约束。否则,当时就贼相出尽了;对此可以看看李存勖后来是如何信任、重用伶人,就可以知道了。

从这层意义上,诸葛亮与张承业相比,要差一截了。

张承业辅佐李存勖,那是一直严加管教,并且鼓励他好好做事业;所以一个斗鸡小儿李存勖,遂成了大英雄。

诸葛亮辅佐刘阿斗,那是除了嘲笑就是叹息,最后人们只能说刘后主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更主要的是,从忠君大义上讲。

刘备诈称汉献帝已死,所以猴急的要称帝,诸葛亮不劝阻,反而发表歪理邪说,大家跟着刘备打天下,都想混个三公九卿玩玩的,刘备不称帝,大家这种愿望怎么变现呢?我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刘备不称帝,大家肯定会散伙的。于是刘备趁竿爬上了皇位。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

李存勖要称帝,张承业那是苦口婆心地劝李存勖不要背叛大唐,最后李存勖不答应,于是绝食而死了。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天祐十八年,庄宗已诺诸将即皇帝位。承业方卧病,闻之,自太原肩舆至魏,谏曰:“……庄宗不听。承业知不可谏,乃仰天大哭曰:“吾王自取之!误我奴矣。”肩舆归太原,不食而卒,年七十七。

这种忠君的境界,诸葛亮能相比吗?

更神的还在于,张承业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宦官!大家没有看错,张承业就是一个宦官;说得再直白点,就是一个大太监。

面对此情此景,我实在想说,张承业岂只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托孤重臣,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宦官啊!

这一节内容,是为嘲讽英雄史观写的;并不是按唯物史观所写;所以用了夸张的英雄史观笔调所写。

本文地址:http://www.waimaiplus.cn/6048.html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