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幽州,也许是李存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坎;越过了这个坎,李存勖才拥有反杀朱温集团的机会。
而且简单的去看,这个坎,李存勖是很难越过的。
我们必须得知道,李存勖想夺取幽州,势必面对两线作战的危机。一切是显然的,山西军阀李存勖,敢大举进攻河北军阀刘守光(刘仁恭);河南军阀朱温肯定会趁火打劫的;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敢大举进攻幽州,不要说想取得胜利了,就是想避免被朱温从背后捅翻的结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在李存勖大举进攻幽州的时候,朱温突然病重的要死。
朱温强撑着病体体去趁火打劫,但是因为病情越来越重,只能撤军;关键是,朱温撤军后不久就死了,然后朱温的几个儿子围绕皇位继承权,那是争的一地狗血。
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人生中最大的坎之一,就这样有如神助一般越过了。
即使我们真相信,朱温真是被小股晋军游骑吓得大败而回,并且由此羞愧而死的。我们也得承认,这还是因为幸运之神在眷顾李存勖。
这就好像,你去参加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赛事时,一个本来可能辗压你的对手,却在赛场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重大失误;谁也得承认,这就是幸运之神在眷顾你。
朱温御驾亲征,竟然被小股晋军吓得发生了大溃败。
这种胜利,就算是真的,恐怕也绝不在李存勖的作战计划之中。如果李存勖敢把胜利,寄托于这种离奇的原因上,那李存勖制订作战计划时,恐怕也太异想天开了。
从这层意义上,李存勖征伐幽州时,恐怕也只是计划取得一些有限的战略胜利,比如夺取幽州的一些城池,迫使刘守光臣服。因为有朱温在南线捣乱,李存勖根本就没有机会放手与幽州作战,更没有时间把幽州彻底征服了。但是朱温病重死亡,而且朱温诸子随后争的一地狗血,让他终于可以放手征服幽州了。
夺取幽州后,李存勖俘虏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千古艰难唯一死,在此时此刻,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依然活着,无非是死前再受一番羞辱罢了。
尤其是在死前,刘守光依然报以幻想,做出各种求饶的行为,更是让自己死前多受一层羞辱。
如果他们知道,最后多活几天,就是多受一番羞辱而死,他们还会选择多活这几天吗?
后来,梁末帝朱友贞在失败前夕,选择了自杀。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体面的死法,多活下去,只是多受一些屈辱罢了。但是在此时此刻,有多少人能做出这种选择呢?
活下去,是不是一定会死呢?活下去,是不是仍有机会翻盘呢?想到勾践的故事,永远会成为许多人内心的强大精神支柱。但是很不幸,同样的选择,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忍辱负重苟延残喘的结果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许只是多活片刻罢了。也许只是让人多侮辱你一会罢了;也许只是临死前再受更多的痛苦罢了。在这种生死关头,应该怎么做呢?
李存勖征服幽州的意义,怎么高估也不过分。如果李存勖不能把握这种机会征服幽州,就算梁国后来逼反了魏博军区,李存勖也未必能吃下魏博军区。
事实上,魏博军区背叛梁国后,梁晋争霸战围绕魏博军区角逐了很久,李存勖才夺取了魏博军区。如果当时幽州没有摆平,在这种关键时候,幽州在背后捣乱,围绕魏博地区展开的梁晋争霸战,李存勖估计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甚至而言,不能摆平幽州,镇定二州虽然已倒向了李存勖,但是李存勖也无法真正控制他们。因为说一千道一万,镇定这种老牌军阀,是不会轻易受制于别人的。
总的来说,梁晋争霸战,并不是简单在梁晋之间进行,而梁、晋与河北的幽州、镇州、定州、魏博军阀的多方博弈。
在整个残唐时代,河北军阀本来最有机会成为主角的,因为从安史之乱结束时,河北军阀就是最牛的军阀。但是很不幸,因为河北军阀太牛了、历史也太悠久了,所以在残唐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无法实现统一,因为幽州、镇州、定州、魏博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只能以配角的身份存在。
等李存勖以山西为基地,把河北地区兼并后。
梁晋争霸战,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巅峰对决。因为,北方只剩下梁、晋两大实力派,谁胜了,谁就会取得北方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