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注意萧道成、萧赜的生卒年代时,我差点以为自己手边的书印错了。但我又翻了一下别的书,终于发现,他们的生卒年代的确是如此的。
萧道成生于公元427年,太子萧赜生于公元440年。这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当然有奇怪的地方了。因为,萧道成只比萧赜大13岁,还是虚岁!
宋明帝死的时候,萧道成45岁,萧赜32岁!萧齐帝国建立那一年,萧道成52岁,萧赜39岁。这爷俩如果站在一起,恐怕谁也会认为他们是兄弟,而很难想象他们是爷俩。
我们只要简单的梳理一下萧氏家族的个人资料。大约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萧赜与萧道成的关系,很大程度上类似兄弟与盟友。
宋明帝死时,萧赜已32岁了;萧道成与袁粲等人决战时,萧赜已37岁了。以萧赜的能力、经验、阅历,他自然早已是独当一面的实权人物了;萧道成当皇帝时,萧赜已39岁了。当然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萧齐帝国第一次权力交接,可以平稳过渡。因为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力上,萧齐帝国绝没有一个人能与太子萧赜相比了。史书是这样说的:“太子萧赜自认为年龄较长,曾同萧道成一块创业,所以朝廷事务,无论大小,大都独断专行,时常违反从前的制度。”
因为萧赜是未来的皇帝,关键是实力强大,所以大家在皇帝与萧赜之间,还真没有人敢死心塌地站在皇帝一边。所以对于太子各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从没有一个敢向皇帝打小报告。终于有一天,荀伯玉忍不住向萧道成揭发了太子违制的事。萧道成知道后,那是非常生气,于是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公开化了。
皇帝与太子矛盾公开化了,大家应该支持谁呢?面对这种选择,可真没有敢随便乱站队的,因为两方实力谁也不含糊。这样折腾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人明确表示支持皇帝,当然了,也没有人明确表示支持太子。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是首鼠两端,换而言之,他们都不支持皇帝打击太子,但他们也不支持太子抢班夺权。
大家这种选择说得冠冕堂皇点,就是维护帝国稳定;希望皇帝和太子可以化解这种矛盾。但基于萧道成的角度去看,这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帝国的权力重心,正在向太子一边转移;所以根本没人敢站在他一边打击太子。
这就好像,隋文帝希望有人出面,肆意诋毁、丑化太子杨勇时;根本没人响应;相反人们还有意无意说,隋文帝这是误会了太子,因为太子杨勇一直忠君爱国,更主要的是,太子杨勇一直都是为了国事操碎了心。我估计隋文帝也只能感觉,自己真是老的需要退休了。
唐太宗希望有人出面诋毁、丑化太子承乾时,也是如此的。康熙皇帝希望有人出面诋毁、丑化太子时,也是如此的。换而言之,如果大家都是异口同声的说,皇帝误会太子了;事实上,太子一直忠君爱国,更主要的是,太子一直都是为了国事操碎了心。面对此情此景,唐太宗、康熙皇帝,恐怕也会感觉,自己真是老的只能退休了。
在这种背景下,萧道成对太子,自然是干生气,却又没有什么办法。这件事发生一个多月后,大家推举王敬则出面给皇帝、太子做一下和事佬。于是王敬则跑到萧道成那里,希望萧道成亲自到太子那里,与太子表示和好。对于这种结果,萧道成肯定觉得窝囊极了。因为萧道成是父亲,萧赜是儿子;萧道成是皇帝,萧赜是臣子。儿子有错了,人们不劝儿子到父亲那里赔罪,却劝父亲到儿子那里表示和好,这叫哪门子道理?臣子错了。大家不劝臣子到皇帝那里赔罪,却劝皇帝到臣子那里表示和好。
萧道成对此肯定想了:“大家这是什么意思?在他们心目中,这个帝国,到底谁是老大?是我萧道成,还是他萧赜?是太子错了,还是我错了?”萧道成作为一代开国皇帝,竟然混到了这种地步?真是想想也会让他感觉窝囊死了。所以萧道成,自然不会搭理王敬则的这种请求。但是王敬则,却对萧道成的左右高呼。“皇帝要到太子那里走一趟,你们赶紧安排车马吧!”萧道成依然没有动身的意思,王敬则就搀着萧道成上了车。
到了太子家,萧道成更惊呆了。因为,他的儿子,孙子、还有文武大臣,早已聚在太子家里。看到萧道成进来,他们那是各种欢呼、跪拜……;总而言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岁。意不意外,惊喜不惊喜?最后,他的儿子、孙子都围绕在萧道成身边,像众星捧月一般。太子萧赜亲自端着酒菜,侍奉着萧道成。这样一场家庭聚会,实在温馨极了。于是大家一直吃喝到黄昏,才都带着醉意散去。
问题是,这绝不是普通的家宴,这是权力顶峰上的博弈。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现在竟然混到这种地步,本身就证明他已失势了。太子背着他,可以组织起这样一场规模巨大的、让他惊喜万分的、充满温馨的豪华家宴……..这种事,就不能深思的。因为,这不是普通老百姓过家家;这是顶层的权力博弈!
说得最温和点,也萧氏家族的成员,并没有把萧道成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只把他当成自己的慈祥的父亲、祖父。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自然有了,因为这意味着,大家都希望萧道成光荣退休了。
这就好像。隋文帝杨坚流露出要打击太子杨勇的意思;就有一个大佬跑进皇宫,劝隋文帝杨坚到太子家做客;并且替他安顿好马车,并且强行搀着他到了东宫。进入东宫,他的儿子、孙子早已齐聚东宫;然后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吃了一顿饭。如果隋文帝流露出打击太子杨勇的意思后,就是这种结局。大家觉得,隋文帝杨坚离光荣退休,还有多远的距离。
康熙皇帝流露出要打击太子胤礽的意思后。也是如此。李世民流露出要打击太子承乾的意思后,也是如此的。类似的事实,本身就意味着,帝国的权力重心已转移到太子一边了。
如果权力重心在还在皇帝一边,皇帝流露出要打击太子的意思;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的各种诋毁太子;总而言之,太子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强奸老母猪;更主要的是,太子还大放厥词说了,如果他当皇帝,肯定会把所有敢劝谏他的人都杀光……..对此,只要看看大家是怎么丑化太子杨勇、太子承乾、太子胤礽的,就可以知道了;至于看看大家怎么丑化刘幽公的,就更可以知道了。总而言之,只能八字形容,天雷滚滚、滚滚天雷;因为丑化的内容,完全超出了人类的认知,只是史书一本正经的写着,还有众多权威学者背书。所以我们难免会认为这就是真的;其实呢,都是大家站队表态罢了;内容可信不可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类似的言词,表明你会死心塌地的站在皇帝一边……..
看到大家都已站在了太子一边;如果萧道成愿意光荣退休,那萧氏家族这种温馨、团结的局面,就可以继续维持。否则?整个萧氏家族,恐怕马上就会一片刀光血海。如果你是萧道成,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抛开现实的利益诱惑,相信谁也会选择光荣退休。因为这种选择,对自己、对家族、对帝国,都是最有利的选择。
问题是,历史从来都不是这样走过的。于是,刚刚建立不久的萧齐帝国,就笼罩起一层极为不详的阴云。因为怎么看,也可能出现父子相残的惨剧。幸运的在于,这件事后不久,萧道成就死了;于是,萧齐皇族终于维持了最基本的体面。当然了,既然与魔鬼签订了协议;你能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的!